农为邦本,本固邦宁。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推动乡村全面振兴。
潍坊是农业大市,农业发展先天优势突出。曾在全国农业转型的关键时期,率先探索形成农村改革发展的“诸城模式”“潍坊模式”“寿光模式”,引领了全国农业产业化的发展。进入新时代,全国农业再次面临新的转型,亟须通过新的产业架构和产业模式,实现新的跨越。
曾经,浙江推出“千万工程”,造就了万千美丽乡村,深刻改变了农村面貌。潍坊在拓展创新“三个模式”的过程中,将“千万工程”蕴含的发展理念、工作方法和推进机制,创造性融入潍坊“三农”工作中,创新实施了“百区示范、百园提升、千企引领、千村共富”工程,坚持抓点带面、连片发展,一体推进片区、园区、龙头企业等7类主体同步提升,以乡村全面振兴为加快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赋能加码。
聚力产业融合发展,增创高质高效新优势
“三个模式”的成功,最根本的原因就是遵循了当时“温饱问题解决后,人们对多元化、高品质农产品的需求旺盛起来”形势下农业产业化的发展规律。如今,乡村振兴融合化发展成为新的趋势,集聚要素资源,健全产业链条,推动融合发展,成为新的发展规律。
中国供销合作经济学会会长李春生认为,潍坊现阶段一二三产业融合的实现,需要着眼于市场,开展跨界的资本、技术等资源要素集中配置,通过产业的联动、要素的聚集、技术的渗透、体制机制的创新等途径将城乡之间的资源要素等进行合理调配,打造高质量的产业链、价值链和供应链。
这一观点在寿光的蔬菜产业中得到了验证。
近日,在寿光市洛城街道康家尧水村,一排排高标准的蔬菜大棚即将建成投用。这里是洛城乡村振兴农业产业园正在建设的高标准日光温室大棚,把原本分散低效的菜农大棚连接成片,统一推广水肥一体、智能温控、智能通风等智能设施,从源头提升蔬菜的质量和产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