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吴锦
“踏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化化国家的新征程,我们要依靠创新,突破发展的短板,建成以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为主要特征的钢铁强国;要以实现减污降碳发展新成就,满足人民的期待,在世界钢铁发展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副会长骆铁军到会致辞,并提出,钢铁人应该做出这样的贡献。
如何实现这样的目标?他表示:首先,要求我们进一步把握好新阶段、新理念、新格局的内涵和要求,对各项工作做出科学谋划。其次,要坚定信心,依靠科技创新,迎接“双碳”目标任务的挑战,塑造新的竞争优势。最后,特钢行业要在推进钢铁产业链协同创新中走在前面,做好表率。
图为骆铁军
作为特钢行业的佼佼者,中信泰富特钢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信泰富特钢)总裁李国忠到会致辞,介绍了该公司近年来取得的发展成就。2020年,该公司销售总量稳步上涨,达到1399万吨,同比增长5.4%,实现净利润60.24亿元,同比增长11.84%。其中,大冶特钢全年营业收入达到423亿元,同比增长6%,实现利税24.5亿元,同比增长8.6%。
他表示,依据国家产业政策,大冶特钢在“十三五”期间投资63亿元的基础上,“十四五”初期将再投资21亿元,用于实施安全生产、淘汰落后、节能环保和智能制造的技术改造,为高质量可持续健康发展进一步夯实打牢根基。
图为李国忠
中国冶金报社党委书记、社长陈玉千从历史与地理的角度,分析了黄石尤其是西塞山区发展特钢产业的重要意义。
他说:“特钢是西塞山区的基因和血脉。地理决定历史,历史决定文化,文化决定未来。我们有理由相信,在黄石市、西塞山区党和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新时代新阶段,西塞山区将成为全国最具核心竞争力的特钢产业基地。”
图为陈玉千
接下来,黄石市委书记郄英才、湖北省科协党组书记叶贤林、湖北省科技厅副厅长刘治田共同为西塞山区“国家火炬西塞山区特钢特色产业基地”揭牌。
图为揭牌仪式
西塞山区区长晏勇对特钢产业进行了推介。他提到,西塞,因钢而立,因钢而兴。全区以新冶钢为龙头,有特钢生产和加工企业100多家,2020年特钢产量超过400万吨,是全国最重要的特钢生产基地之一。西塞山区特钢产业定力强劲,将串起千亿级产业集群。
图为晏勇
基于对黄石市和西塞山区的发展信心,李国忠与黄石市常务副市长徐继祥在大会上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同时,西塞山区副区长唐砚冰与8个招商项目代表进行了签约。
图为中信泰富特钢与黄石市签约
图为西塞山区招商项目签约
接下来,围绕特钢产业如何高质量发展,中国特钢企业协会秘书长刘建军主持了特钢产业研讨环节。
“这些短板钢材主要依赖于欧洲、日本和美国,我们与这些国家的技术差距在5-10年,已经成为我国高端装备实现‘自主化’和‘走出去’的掣肘,是真正的‘卡脖子’材料。”会上,工信部产业政策司原巡视员、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辛仁周表示,特钢行业的发展存在一些问题:一些品种尚不能满足市场需要,部分关键材料质量仍需提升,质量稳定性也不高。
而造成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包括:基础薄弱,产业链整体水平低,系统创新能力差,创新链条不完善,材料生产与应用衔接不紧密。
他认为,解决问题的关键是要重视发挥产业政策的重要作用。一是要把特钢行业发展列入国家重要规划。二是强化基础研究。三是注重全流程全产业链强化管理和协同创新。四是为已研发成功且通过认证产品的量产和推广使用创造条件。
图为辛仁周
对此,中信泰富特钢常务副总裁王文金深有感触。他表示,我国特钢产业的创新能力并不弱,例如,有的轴承钢甚至已经成为“卡”别的国家“脖子”的材料。但是,因为我们起步晚,所以处处受制于人,尤其是在国际竞争中。而且我们的产业链整体协同创新水平低,先进钢铁材料不一定能在国内转化为先进产品,制约了特钢行业的发展。
他向大家推介了一本新书《中国特殊钢》,希望这本特钢人的心血之作能够作为大家奋斗的见证,在中国的特钢发展史上留下印记。
图为王文金
特钢的高质量发展,可行的实施路径是什么?
“一场更大范围更深层次的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重构全球创新版图,构建新型产业发展模式。”中国工程院院士、东北大学教授王国栋提示道,特钢行业的数字化转型与产业链创新链融合发展非常必要。
他指出,针对主流程,从提升产品质量、消除产品缺陷、稳定生产过程、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等方面出发,实现数字化转型,全面增强企业综合竞争力,这是钢铁企业数字化的主攻方向。而借助大数据/机器学习等数据挖掘技术(尤其是深度学习),可以快速解决流程工业普遍存在的“黑箱”难题,是钢铁产业数字化最有前景的研究领域之一。
图为王国栋
作为数字化、智能化的先行者,华中科技大学华塑CAE研究团队在塑料注射成形的研究上实现了从数字化、网络化到智能化的发展,而且实现了工业应用。中国工程院院士、华中科技大学教授李德群专门到会介绍该团队30余年来的技术研发成果。这些研究经验对模具钢乃至整个特钢产业的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升级,都具有现实的借鉴意义。
图为李德群
绿色化也是钢铁高质量发展必不可少的部分,我国特钢产业要想真正变强,必须在绿色低碳方面下真功夫。当天下午,大会特别安排了特钢产业绿色发展主题会。何运平到会致辞,刘建军主持会议。
何运平说,实现特钢行业绿色低碳发展,是每一个钢铁人的重要使命和责任担当。当前,特钢产业需要保持定力,久久为功,坚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破解智能化、绿色化水平参差不齐的难题,实现特钢产业腾笼换鸟、凤凰涅槃。
图为何运平
“钢铁是中国最具全球竞争力的产业,我们将长期引领世界钢铁工业发展,甚至超过以往任何一个国家,达百年之久。”会上,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党委书记、总工程师、俄罗斯自然科学院外籍院士李新创表示,我国应该发挥我们钢铁产业的优势,进一步推动钢铁行业的发展。
他判断,在碳达峰碳中和背景下,低碳将统领我国钢铁行业的发展。而特钢行业要实现碳达峰、碳减排,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发力:一是推动绿色布局,二是节能及提升能效,三是优化用能及流程结构,四是构建循环经济产业链,五是应用突破性低碳技术,六是制度建设和政策体系支撑。
图为李新创
“我们不能停留在仅仅解决‘卡脖子’阶段,我们要寻求更高的追求。”国家“973”计划首席科学家、上海大学材料学院院长、教授董瀚则回忆了上午的研讨内容,提出:绿色化、智能化和新产品,都应该是钢铁工业的发展热点。而钢铁材料的新产品方向包括:高性能、高效率、近终形、易加工、长寿命、减量化、低成本,等等。
他介绍了几个高性能钢材产品的研发与应用案例,强调道:人们对钢铁材料高性能的探索与追求是一直存在的,希望大家更多地关注钢铁新材料的研发与应用。
图为董瀚
图为刘建军
围绕钢铁企业自身如何开展绿色低碳行动这一话题,中信泰富特钢常务副总裁王文金,南钢常务副总裁徐晓春,首钢股份副总经理孙茂林,山西晋南钢铁执行总裁霍旭丰,宝武特冶党委书记、董事长章青云,展开了交流讨论,并回答了现场参会人员的提问。
图为几家钢企交流绿色低碳行动
而作为节能环保装备领域的企业代表,陕西鼓风机(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付俊到会作了报告,介绍了陕鼓在助力钢铁企业绿色发展方面的努力和成绩。
图为李付俊
找对高质量发展的努力方向,下游用户的支持必不可少。本次大特地安排了4个分会场,围绕特钢在装备产业(航空航天领域)、汽车零部件制造、轴承制造行业的应用与研究展开了学术交流,举行了第三届黄石模具产业高质量发展研讨会暨湖北模具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成立大会。
图为分会场一:特钢在装备产业(航空航天领域)应用与研究
分会场二:第三届黄石模具产业高质量发展研讨会暨湖北模具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成立大会
分会场三:汽车零部件制造行业学术交流
分会场四:轴承制造行业学术交流
本次大会还举行了“2021中国卓越钢铁企业品牌”颁奖仪式。
图为品牌盛典颁奖现场
更多精彩
钢铁产能置换重启,多家钢企产能置换方案公布!
全球钢企2020年粗钢产量50强出炉!中国宝武位列第一!
2021“寻找最美绿色钢城”评选结果揭晓
新版《钢铁行业产能置换实施办法》正式公布!
—广告—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